在这个寒冷的冬至日,西部矿业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“青海铜业”)的电解车间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。大型行车在车间内紧张作业,一摞摞阴极铜板经过机械臂的快速剥离、打包,最终入库。这一切,都昭示着青海铜业在2024年取得的显著成绩。
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,位于西宁市甘河工业园区西区,占地面积808亩,隶属于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。作为集冶炼、制酸、渣选、余热发电、气体生产于一体的大型铜冶炼企业,青海铜业是青海省唯一一家铜冶炼厂。
在生产现场管理方面,青海铜业通过优化三大炉工艺参数、严抓岗位操作等一系列举措,打通了制约火法产量提升的关键环节,使得主副产品产量较上年均有增长。公司还通过全面实施挖潜增效,充分发挥“职工创新工作室”的平台集聚效应,大力开展“进步一个点”“创新创效”“五小活动”等创新活动,累计创造效益7706.79万元。
青海铜业对生产线进行产能优化,投资1.3亿元建设5万吨阴极铜扩能项目,投资0.12亿元实施白烟尘/污酸协同处理综合回收有价金属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,实现了有价金属的回收利用,每年可实现经济效益1030万元。此外,公司还实施了选矿尾渣铜铁综合技术提升再利用改造项目,综合回收利用熔炼渣中铜、铁资源进行回收利用,打造出绿色循环发展模式,使得选矿铜尾渣中的铜含量降至0.23%以下,实现了电解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“吃干榨净”。
青海铜业持续推动数智化转型,大力更新智能化设备,陆续投入使用全自动剥片机、打捆机、机械臂等设备,劳动生产率提升了25%。记者在电解车间内看到,智慧化机械臂正在将阴极铜板快速剥离打包入库,整个流程高效稳定。技术人员在监控大屏前,监测着相关生产数据。
“今年我们升级了自动化工厂,由原来一个班组需要30多人,降低到现在10人以内。”张松副书记告诉记者,青海铜业的数智化转型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,还降低了人力成本,未来物流仓储装车也将实现无人化。
据西部矿业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张松介绍,公司今年以增投资、增产量、增效益和降成本为抓手,科学稳定调节生产运行节奏,不断优化生产组织和产品结构。截至目前,公司生产阴极铜17.8万吨,同比增加47.47%;营业收入达到135亿元,同比增长65.85%;1-11月上缴税费1659万元,为青海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。
青海铜业的成就,不仅体现在数字的增长上,更体现在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和对数智化转型的坚定步伐上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青海铜业将继续以创新驱动发展,为青海省乃至全国的铜冶炼行业树立新的标杆。